自信的起点

Hosn Song

  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俞敏洪创业前是如何的自卑,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又何尝不是如此!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小时候去趟县城都是过年才有的奢望,更不用提去外面见世面。那时还不知道自卑,也谈不上自信。小时候我们村是没有幼儿园的,只有一个小学,一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三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所以四年级之前都没听说过幼儿园和班主任这些名词。小学的陈老师就是我的启蒙老师,腿虽然有点瘸,小学没毕业,但教过我们家三代,我爸、哥哥,还有我和我侄女。

  学校在我家门口,那个时候上下学不但无需父母操心,甚至课间回家还要干不少农活,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家应该算是学区房。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们家有了个冰柜,已经读三年级的我没有零花钱,手头拮据,思量着让自己手头富裕点,就找我爸借了10块钱,自己骑自行车到十公里外的县城批发了大约五块钱的冰棍,靠着学校就在家门口的优势做起了冰棍贸易,自己也成为了我们村唯一小铺的短期竞争对手。好景不长,因为大意把钱盒子也放在冰柜里,连本带利全被偷了,本钱也没有还上。

  后来去了乡里上小学了,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晨五六点钟骑自行车去县城送货,然后再骑车回到学校上学,到学校一般天还没亮。乐此不疲的是,送货后准许我在路边饭店买五毛钱的热气腾腾的羊肉包子,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了;并且送货后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否则要走三四里路上学的,九十年代初有自行车上学是很有优越感的,也是很令人自信的。

  建立自信的支撑点,虽然是阶段性的,但很重要。由于初中之前没有好好读书,中考以英语42分的“不错成绩”跌跌撞撞考进了我们县城高中,班级倒数第二名(倒数第一名是学体育的,后来也退学了),相比一些初中毕业没上学的同学还是蛮自信的。可是好景不长,甚是焦虑,因为相比班里的同学自己就是傻子一般,老师讲课听不懂。后来被英语老师潘老师训斥了一顿,后来回想真的很感激她,她没有放弃我,把我喊醒了,毕业也常常看望和问候她。后来虽然紧追慢赶,但是第一次高考仍不理想,选择了复读。最终我考上我了我心目中最好的大学—上海大学,并且化学物理创造我所在学校将近满分的记录。

  摆脱恐惧,是成长的第一步。上海大学真的很大,入学很是自豪,一路走来紧追不舍,没有放弃。但大部分都是上海本地的学生,和我的生长环境还是有很大区别,也发现上海本地的学生小时候根本没有卖冰棍、送货和干农活的经历,自己更不懂钢琴、电脑等高科技,更没有信心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同学,完全不是同类人,很是沮丧,怀疑自己有心理疾病。趁同学不注意,偷偷阅读了不少心理类书籍,并还去了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找心理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表达了我一些顾虑和同学的不同之处。那个心理老师对我的鼓励和肯定今生难忘,基本消除了我的顾虑,也不那么自卑了,否则我应该是中途退学返耕了。大一下半年在学校报考了第二学位工商管理,既然自己没病,也和上海的同学难以玩到一块去,就学习去了。大学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学校内网有很多学习资源,特别是那几年最火的余世维等人的商业和礼仪的视频资料,去掉了我不少“土”味,很多管理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我的生活。后来考了不少证,大三暑假还学了驾照,大学期间收获很多,也让自己更自信了一些。

  工作后自己也是不断地调整自己,在买房和结婚过程中和太太依然没有向家里寻求经济援助,当然经历了不少的困难,甚至是坎,一次次跨越过,学到了很多,收获了自信。

  自iCell项目扎根中国开始,也是在焦虑和跨越中成长,对协赛的未来变得也更有信心了。iCell项目从无到有,直到调试完成了全球第一条利用废弃的生物泥来生产SCP的生产线,到产品上市,到目前受到了合作伙伴的肯定和拥簇。过程堪称曲折,困难更是不计其数,有幸的是与集团和协赛团队一起奋斗克服,并战胜自我,不断超越,赢得了合作伙伴的赞誉,也对协赛未来愈加有信心了。

  一个人经历过自卑,经受过打击和挫折,通过奋斗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站在新的起点上,最后得来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理性的自信。

  奋斗是幸福的起点,更是自信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