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无抗化——挡不住的大趋势

来源于:《新饲料》

  据统计,2010年全球的养殖户共使用了63,000多吨的抗生素来饲养牲畜。研究人员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5,000吨。饲用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对中国乃至世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在畜牧生产中仍没有一种饲料添加剂可以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作用。之所以无抗化的呼声之高,是抗生素被多用、滥用,让饲料成为不应该承担载体。

  2015年史上最严《新环保法》、《食品安全法》的出台,“禁抗令”的颁布,呈现的都是行业对待抗生素问题的责任、决心和态度。从长远来看,无抗化是规范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的利器。

  再提抗生素,是因为无抗已是大趋势,无抗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热潮!

  为什么禁抗

  欧盟2006年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局(FDA)2017年开始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韩国将于2018年7月在饲料中禁用抗生素……在国外养殖业禁抗已经先行一步的情况下,作为养殖业发达、饲料发展面向全球的中国,饲料禁抗时代也将来临!2015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发布第2292号公告: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抗生素在食品动物中使用。于2015年12月21日编制完成的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已明确即将禁用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硫酸粘杆菌素、杆菌肽锌和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喹乙醇等抗生素,并提出两年后将讨论禁用吉他霉素、维吉尼亚霉素等抗生素。

  禁抗原因一:耐药性。细菌本身的繁殖会出现遗传变异,而抗生素的应用,更加加剧了这一进化过程,增加变异的几率,导致耐药菌产生。某些药企实验室检测表明,中小养殖场对于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为100%。

  禁抗原因二:抗生素环境污染。抗生素也会随着粪尿和病死畜禽进入养殖周边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由于抗生素可在体内累计,耐药菌也容易从畜禽转移到人类身上,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到现在,即使是第五代抗生素已经出现,疾病治疗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应对疾病,治疗时不得不加大剂量或应用更强的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便陷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无抗化关键点--饲料

  饲料原料中常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营养抑制因子(蛋白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抑制因子、拮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另外,氮的利用率低,畜禽生长缓慢,也造成饲料浪费。鉴于种种原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促进畜禽生长。那么,从饲料本身出发,如何无抗化?

  饲料设计理念:不同阶段,饲料的蛋白、能量、纤维的设置水平不同,大营养素的原料选择与搭配使用、与大原料相配合的抗生素替代品使用、饲料加工工艺改进等方面综合方案的使用,才能真正从营养调控方面提高畜禽抗病力。例如乳猪料的设计,常将采食量作为衡量标准,仔猪断奶后(特别是断奶后7~10d)采食量过高,造成胃肠负担,导致腹泻。欧洲的养殖经验表明,不应将断奶仔猪采食量作为衡量料好坏的标准,仔猪断奶后前期的“慢上食”与“慢生长”,不会对后续的生长性能有负面影响。

  饲料原料深加工:植物饲料中多含有抗营养因子,且动物肠道不容易消化植物细胞壁,胞内养分得不到利用。传统的饲料加工-手段(粉碎、混合、制粒等)基本没有涉及生物化学变化,饲料养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饲料原料进行深加工或预处理,破坏抗营养因子,增加非常规饲料使用量,从而节约成本、促进健康养殖。通过发酵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发酵豆粕、发酵棉籽蛋白等,不仅消除了抗营养因子,提高了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而且提高了适口性;通过酶解预处理,如酶解鱼粉、酶解羽毛粉等一些非常规动物蛋白资源,扩大了饲料来源,也降低了有害物质含量。

  生物发酵技术:在当前的养殖水平完全替代饲料中抗生素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替代品的成本会明显高于抗生素。微生物发酵技术是降低成本、保证效果的解决途径。利用生物发酵技术,不仅为饲料工业提供了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等)、维生素(主要是B族)、酶制剂、有机酸(乳酸、乙酸)和活菌制剂等大量产品;而且通过发酵技术生产无抗日粮,可以大大降低饲料无抗化的成本,减少养殖场抗生素用量。

  功能添加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寡糖、酸化剂、中草药类添加剂为抗生素的替代提供了可操作的案例。这些物质可提高畜禽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产效益。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短板,如能协同使用,效果更加明显。有实验表明,部分添加剂可以与抗生素配搭使用,部分替代,这也降低了抗生素用量。

  无抗化的关键点--养殖场

  任何抗生素的作用都比不上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想从根本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应激、切断传染源、提高免疫力是关键。以下将从养殖场出发,阐述实现无抗化关键点。

  圈舍设计:种猪自身可能携带有病菌,由于抵抗力强并不发病,却很容易传染给仔猪。因此,疾病的控制可从改善生产模式开始。比如猪场设计,2006年后新建的猪场,从原有的三点式养殖发展为两点式生产模式的越来越多。即母猪单独建场饲养,所产仔猪在断奶后全部转移到育肥场饲养,且断奶后不再转群,直至出栏。这样就可以及时切断母源传播疾病。

  规模化程度:规模化猪场不管是从养殖观念、还是饲养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断奶后全进全出、温度、湿度等方面控制得当,疾病的感染压低,仔猪腹泻压力小,对于抗生素依赖程度弱。因此,“低抗/无抗”饲料的接受度高,依照国家政策法规合理使用抗生素养殖没有问题。而很多中小型猪场以及散养户不具备先天条件,疾病控制更是无从谈起,导致疫情多且严重,常年不断。对于小规模的养殖场,进行“批次产仔”是不错的选择。

  现场用药:“饲料禁抗”后对于养殖业会造成一定冲击,短时间内现场用药会增加(以2006年法国为例,约增加5%)。我国养殖业整体的疫病防控能力较弱,管理水平的高低、养殖环境的好坏、生产模式的区别等对于猪场用药成本的影响很大,有必要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提高养殖场整体生产模式、管理和环境水平。对于疫病有针对性用药,实行个性化治疗。

  肠道健康:肠道是动物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器官在肠道。养殖是否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动物肠道是否健康,肠道发生疾病,一则降低了生产性能,增加了死亡率,二则降低了动物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其它疾病。因此,维护肠道健康,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和用药成本,对于食品安全更至关重要。如仔猪断奶阶段容易,应从以往追求高采食、高生长,转变成以打造肠道健康为第一诉求。

  养殖人员素质/专职兽医:国内的养殖场没有专职兽医,好的规模养殖场有专职兽医,一般养殖场托管给专业公司。而大部分养殖场的兽医服务来源与饲料场和兽药厂。养殖场人员素质低是行业共识,乱用药的后果一是难以保证对症下药,药物使用效果大打则扣,增加了用药成本;二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会很突。

  无抗化的关键点--监管

  行业专家认为,越来越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是必然的趋势。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加强对生产和使用企业进行滥用抗生素危害的宣传,严格规定养殖企业休药期和最高残留限量、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剂量和范围,并对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全面检测,必将规范抗生素的滥用现状。同时通过加强对畜牧业的扶持,尤其是支持技术创新,开发出真正安全、有效益的兽药、饲料产品,从源头上解决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结语

  总之,无抗化是大势所趋。要实现饲料无抗化,必须实现饲料厂和养殖场联动,加之行业有效监管。虽然目前行业无法全面禁抗,但是广大养殖企业也要未雨绸缪,未来的限抗、禁抗只会更加严厉。如果不能顺应潮流,势必会被趋势淘汰。